首頁 微博 日誌 飲食 男女 旅遊 影音 集郵 歷史 文學 美術 醫學 交友 聊天 讀書 惠州 影集 简体 조선어 日本語 English Español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鏡像 NNTP FTP eD2k


朝鮮迷張亞和他的中朝網

該新聞於2005年7月19日晚在武漢電視臺外語頻道《武漢快訊》首播。

 

[Super]Sino-Korea Website
[Super]Zhang Ya, the“Korea Fan” and his Sino-Korea website

[Lead in]
Zhang Ya, a 26-year-old local jobless young man, is busy working on his career, to which he has decided to devote his whole life. Now let’s take an inside look at what he is busy on.

二十六歲的張亞有一點羞澀,但只要提起他的事業,張亞就會變得激動和興奮,他堅信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值得為之貢獻自己的一生。

[Lead in]
張亞的事業是他的網站,名字叫中朝網。網站的所有工作人員只有他自己,工作地點是他的家。在這個家庭網站上,談論的卻是國際的話題----中國和朝鮮的交流。神秘的朝鮮是促使張亞2001年開辦個人主頁---“我愛你,朝鮮!”的最初動力。2003年,張亞辭去政府公務員的工作,創建了中朝網,沒想到的是,這一發就不可收拾。

[Interview]
Zhang Ya
Webmaster of www.dprk-cn.com

(張亞:中朝友誼是源遠流長,從抗日戰爭,或者一直到現在這個情況下,是有很多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這種友誼建立的,是吧。這種友誼不會因為朝鮮和中國政局的發生變化,在這些私人之間的感情就跟著發生變化。真正的友誼肯定是具體到人與人之間的。我做這個中朝網,就是一種民間的力量在推動中國和朝鮮的友好交往,向全世界介紹朝鮮的真實情況。)

起初,張亞得到了國際國內關心朝鮮現狀的朋友們的支持,與平壤廣播電臺,朝鮮出版物交流協會等機構建立了通信聯繫,平壤廣播電臺中文部還送他一個外號---“朝鮮迷”。他的網站客觀真實地介紹朝鮮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追尋朝鮮歷史,出售有關朝鮮的書籍,影音資料,並開闢聊天室供網友交流。去年,張亞還專程訪問了朝鮮,零距離接觸令他魂牽夢繞的國度。由於堅持以獨立客觀的角度介紹朝鮮現狀, 朝方中斷了與張亞的聯繫.同時,網站也一直無法達到張亞理想狀態中的收支平衡,他卻根本沒有放棄的念頭.

[Interview]
Zhang Ya
Webmaster of www.dprk-cn.com

(張亞:就是我父母認為,父母認為,覺得我現在過的這種情況,就不是一種正常人過的生活,就是你這樣過咧,是不舒服的,是不好的。但是我認為的話,就是說我通過其他的方式,就像普通人一樣的,把這僅僅當個愛好,是吧,平常工作就工作,累的時候就當作個消遣,玩下子,那不符合我對生活的看法,我認為生活是一個統一的。)

現在,中朝網正經歷進一步文化事業商業化的蛻變,延吉站和丹東站也在籌建中。“朝鮮迷”張亞仍然每天忙碌,收發網站經營的商品,接聽電話,更新資料.他沒有幫手,似乎也缺少認同. 在他略顯淩亂的家中,張亞只有電腦為伴,他告訴我們,他還有一筆數額不大的存款,足以支援繼續沒有贏利的歲月.

記者: 樊清 胡文濤

Abstract:
Zhang is a little bit shy, yet he becomes excited and sparked whenever talking about his career----www.dprk-cn.com. This website was initially built to snapshot DPRK in 2003. He was given a nickname—“Korea Fan” by the Chinese Language Dept of Radio Pyongyang. The website has not yet made any profit for Zhang Ya, but he is more than confident in the future of his career. Zhang Ya has a plan of commercializing the website no matter what difficulties lie before him. Currently, he is busy delivering and distributing his goods concerning Korea everyday. He believes his “cultural career ” will finally become an industry with his efforts.

 

附:張亞觀看本新聞後致記者樊清信(節錄)(05/07/29)

    7月19日晚的《武漢快訊》關於我的報導看了,介紹我的情況是完整的,謝謝。
    幾個細節上的錯誤:
    1、我是2002年11月從公務員崗位離職的,不是2003年。
    2、中朝網有論壇(朝鮮迷俱樂部),沒有聊天室。聊天是通過QQ、MSN、ICQ等聊天軟體進行的。
    3、延吉站和丹東站到目前為止還只是概念,不是實體,也不是我現在的開發重點。我的重點,也是我的強項是文化傳播。
    延吉站定位在民族角度,即現在的“朝鮮民族透視”欄目:
    http://dprk-cn.com/nation
    丹東站定位在經濟方面,即現在的“朝鮮經濟”欄目:
    http://dprk-cn.com/econ
    4、朝鮮之聲廣播電臺依然和我保持聯繫,只是因為我忙,很長時間沒有主動和他們聯繫。中斷和我聯繫的是朝鮮出版物交流協會,對方(楊潤鮮)曾托人帶話給我:事先不通知他,就刊登了他的來信(他認為那是私人信件)。但從實質來看,中斷和我聯繫的原因應該是他要把我和中朝網納入他們的宣傳體系,而我堅持獨立的立場。
    另外,你上次問到的朝鮮出版物交流協會送我東西的事,實際情況是他們只送用於政治宣傳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出版物,尤其是一般人喜歡的文化娛樂類的,都要花錢買。我在網上刊登他們的來信時,關於商業合作的細節是不公開的。


最後修改時間:

站長 版權所有 説明 留言 友情鏈結
Copyright Help ©2001-2018 Webmaster All rights reserved. Guestbook

中朝網 中越網 中日網 捉錯錄 張青山文集